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19卷)-3期
文献列表评论
  • 11

    Quaking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鹤文,崔萌,高欣,郑晓缺,关兵,马晓东页码:296-305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Quaking(QKI)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预后相关性。方法联合使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探究QKI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WHO等级、年龄、IDH突变状态和染色体1p19q缺失的关系。然后比较QKI高、低表达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的差异。使用功能富集分析探索QKI在生物学上的功能。应用TIMER分析QKI表达与胶质瘤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QKI在WHO Ⅳ级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QKI在IDH突变型、染色体1p19q杂合缺失型和年龄≤41岁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高(P<0.001);QKI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高于低表达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QKI高表达(P=0.038)是胶质瘤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QKI相关表达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RNA剪接、细胞颗粒以及蛋白酶激活等生物学过程,与胶质瘤、ErbB和GnRH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在胶质瘤免疫微环境中,QKI与多种免疫浸润细胞关系密切(P<0.05)。结论QKI被鉴定为与胶质瘤诊断和预后相关的抑癌基因,提高QKI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有效方案。

  • 12

    肝细胞生长因子交联于胶原导管构建神经导管用于面神经损伤修复

    作者:田娅媛,张文川,王寒明,王欢,马富凯页码:302-305

    摘要:【摘要】目的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交联于胶原导管内构建神经导管,用于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购买12只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HGF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分离大鼠面神经颊支,剪去神经干,造成10 mm长神经缺损。术后第8周,对两组大鼠进行功能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HGF组大鼠触须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而PBS组大鼠触须运动功能没有明显变化。HGF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大于PBS组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髓鞘厚度和再生神经纤维在HGF组大鼠新生神经中显著大于PBS组(P<0.01)。结论将HGF交联于胶原导管内构建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促进面神经横断伤后功能恢复。

  • 13

    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宇,刘志远,章佳跃,代科翔,鲁艾林,赵鹏页码:306-31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在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黏膜入路组(n=26)与经典入路组(n=24),并在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率、激素生化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黏膜入路组与经典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手术出血量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值(0.089 7/0.385/1.000)均大于0.05;肿瘤切除效果上,两组全切率均为88%,两者无明显性差异(χ2=0.110,P=0.917)。黏膜入路组激素生化缓解率为83%,经典入路组为6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847,P=0.174>0.05)。术后并发症上,两组在术后短暂性尿崩、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下降上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174/1.000/0.480/0.623,均大于0.05;术后住院时间及鼻部并发症的P值分别为0.001/0.022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经典的内镜下双侧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在垂体瘤切除上能够更好地保护鼻腔解剖结构与功能,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与鼻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14

    钛网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相关研究

    作者:高岩,侯晓峰,张春阳,王孟辉,叶小健,吴启润,王勇,董艳芳页码:312-3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钛网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实施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癫痫发作,分为癫痫组(48例)和无癫痫组(17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癫痫发作率为21.52%(共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颅骨缺损面积、时间以及修补术中损坏硬膜等因素可能与术后癫痫发作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7.956,95% CI:2.759~22.944)、颅骨缺损面积(OR=1.032,95% CI:1.018~1.046)、颅骨缺损时间(OR=1.146,95% CI:1.043~1.260)、颅骨修补术中损坏硬膜(OR=2.558,95% CI:1.234~5.302)可能是导致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颅骨缺损面积、颅骨缺损时间、修补术中损坏硬膜均是可能导致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去骨瓣减压术时尽量兼顾去除骨瓣的面积,颅骨缺损后尽早行颅骨修补,在修补术中尽量避免损坏硬膜等措施,可减少修补术后癫痫发作。

  • 15

    槲皮素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PKC/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建波,耿炜,周涛,张钧,朱立艳,李晓蕾,张倩,刘吉祥,李晓鹏页码:316-3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A组,34只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B组、C组、D组、E组,分别纳入8只、8只、9只、9只。B组、D组、E组分别以含10 μL/kg PKC激动剂佛波醇酯、75 mg/kg槲皮素+10 μL/kg PKC激动剂佛波醇酯混合液、75 mg/kg槲皮素的生理盐水1 mL腹腔注射,A组、C组以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隔12 h给药1次,连续3 d。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法测定脑组织湿重/干重(W/D)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评估神经细胞凋亡;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KC、磷酸化PKC(p-PKC)、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NSS评分降低,且E组<D组<C组(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W/D、IL-6、TNF-α、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且E组<D组<C组<B组(P<0.05);HE染色显示,与B组、C组比较,D组、E组神经细胞结构、神经元数目、细胞核等形态异常有所改善,其中E组改善更显著;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p-PKC、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且E组<D组<C组<B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促进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KC/ERK信号通路有关。

  • 16

    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与脑耗盐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文胜,施辉,王进进,尹鹏,周辉,樊拥军,朱贤龙,邵世珂,张建华页码:322-3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与脑耗盐综合征(CSW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低钠血症的334例(钠摄入不足23例,利尿剂过度使用16例,SIADH 135例,CSWS 160例)。对33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损伤类型及部位和是否手术等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BI患者发生SIADH与额部损伤、颞部损伤、脑挫伤、急性硬膜外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底骨折相关(P<0.05),且颞部损伤、脑挫伤、急性硬膜外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底骨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TBI患者发生CSWS与GCS≤8分、颞部损伤、枕部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急性硬膜下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底骨折和是否手术相关(P<0.05),且GCS≤8分、颞部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急性硬膜下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底骨折、手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颞部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底骨折是SIADH和CSW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脑挫伤、急性硬膜外出血是SIADH的独立危险因素,GCS≤8分、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急性硬膜下出血、手术是CSWS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以上相关因素中有明显的差异性。有易于临床上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低钠血症的类型,及时干预,从而改善TBI患者的预后。

  • 17

    经颅多普勒、Rotterdam CT评分联合颅内压检测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范家权,杨建业,顾磊,霍健,杨先清页码:327-3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鹿特丹(Rotterdam)CT评分联合颅内压检测在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症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Rotterdam CT评分与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的关系,并比较术后1、3、7 d时搏动指数(PI)和颅内压(ICP)变化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otterdam CT评分、PI、ICP与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有32例(40.0%)预后良好,48例(60.0%)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后1、3、7 d时PI、IC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Rotterdam CT评分4~6分之间患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GOS评分与PI、ICP、Rotterdam 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682、-0.658、-0.309,P<0.01);PI、ICP、Rotterdam CT评分单独及联合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57、0.658、0.927,联合判断的AUC均高于PI、ICP、Rotterdam CT评分单独判断的AUC(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Rotterdam CT评分以及颅内压检测均能够为重症TBI患者提供重要预后信息,并且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预测患者病死率及长期预后的效能。

  • 18

    血清NSE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曙平,江敦清,吴秀娟,李代江,陈娇,王天伟,宋熙文页码:333-3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颅内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探头置入术进行颅内压监测。用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NSE,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根据颅内压力将数值颅内压<15 mmHg,15~20 mmHg,21~40 mmHg,>40 mmHg分别设为正常颅内压组,轻度颅高压组,中度颅高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由于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高颅压组患者数量较少,故仅对轻度和中度颅高压组血清NSE,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ICH患者颅高压的相关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正常颅内压、轻度颅高压、中度颅高压和重度颅高压患者分别有2例、23例、54例和4例。轻度颅高压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中度颅高压患者(19.70±5.68 vs 52.46±26.07,P<0.001);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的NSE水平分别为(8.68±1.46)ng/mL和(26.34±16.87)ng/mL。轻度颅高压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颅高压患者[(9.62±4.89)ng/mL vs(14.82±10.40)ng/mL,P=0.025]。出血量和血清NSE水平与颅高压程度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OR=1.26,95% CI:1.09~1.44,P=0.001),高血清NSE水平(OR=1.14,95% CI:1.02~1.26,P=0.02)患者中度颅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血清NSE水平患者。而年龄,性别,出血部位,血清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NSE水平与颅高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19

    原发性颅内多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永康,丁峰,陈三送,狄广福,程礼敏,江晓春页码:337-3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多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多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10年抑郁症病史,误诊为脑炎,头颅MR检查示,左侧额顶颞枕岛叶、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斑片状信号影,后通过手术活检进行病理学及分子学诊断后确诊,术后患者及家属放弃接受放化疗方案,随访6个月后死亡。结论颅内多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诊断主要靠手术活检并进行病理学和分子学检查的方法确诊,诊断明确后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

  • 20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阴鲁鑫,李中林,谢满意,王强,王胥页码:342-3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因“突发抽搐3 d”,门诊拟“左侧脑室肿瘤”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侧脑室三角区入路肿瘤切除术,肿瘤全切。术后病理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癌。文献复习结果显示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为比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结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放疗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