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肢静脉血流流速对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月—2021 年4月收治的353例术后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术后第1~3天进行每日4次下肢静脉血流流速监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监测下肢血流流速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DVT组与非DVT组之间的股总静脉、腘静脉和大隐静脉血流流速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第1天ROC曲线分析显示腘静脉血流流速筛查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血栓风险AUC最大,当截断值为13.504 cm/s时,灵敏度为99.7%,特异度为100%。结论监测下肢静脉血流流速,特别是腘静脉血流流速,对筛查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31例HICH患者。遵循术后有无并发颅内感染,将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与HICH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可能相关的16项因素。采用套索回归算法(LASSO)实现特征选择和发现预测因子,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显示。对于模型的识别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实现;而校准能力,则通过校准曲线来评估。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以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测因子(双根引流管、脑脊液漏、引流时间、尿激酶注射次数),纳入Logistic回归并形成列线图。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DCA则显示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ICH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术后可能出现颅内感染的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内源性荧光团的荧光光谱对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组织、瘤旁组织与正常脑白质进行鉴别。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术中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新鲜样本,通过405 nm激发光对各样本FAD、脂质、卟啉等内源性荧光团进行光谱测定,使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对3类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判断其敏感度与灵敏性。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与正常脑白质能够两两区分(P<0.05),其中区分肿瘤与瘤旁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5%~100%、75.0%~96.2%;肿瘤与白质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7%~100%、79.1%~100%;瘤旁与白质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7%、81.2%。结论自发荧光检测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组织、瘤旁组织与正常脑白质,是一种具有非侵入性、无需标记的方法,在术中实时识别高级别胶质瘤边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联合脉络丛烧灼术(CPC)治疗儿童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6,ETV联合CPC)和对照组(n=24,ETV)。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患儿在总有效率为70.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因梗阻性脑积水行联合治疗其有效率为100%,因交通性脑积水性联合治疗其有效率为90%,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因梗阻性脑积水行联合治疗其有效率为84.6%,因交通性脑积水性联合治疗其有效率为27.3%,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造瘘术后无效,后转为行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观察组出现1例硬膜下积液,1例气颅(2/26,7.7%),对照组1例癫痫、1例感染(2/24,8.3%),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半年的平均Gesell发育商数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脉络丛烧灼术治疗儿童脑积水安全有效,显著改善患儿神经发育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bAVM)破裂出血脑疝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对策,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1年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妊娠期bAVM破裂出血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病灶4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bAVM。急诊剖宫产1例,引产1例,2例孕期自然分娩,3例胎儿均存活,随访2年智力和身体发育无异常。孕妇随访1~4 年,中重度残疾1例,偏瘫2例,视野偏盲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为1级,2例为2级,1例为4级。无再出血,DSA复查4例未见血管畸形残留或复发。结论妊娠期bAVM破裂出血脑疝的处理治疗原则建议急诊开颅手术,妊娠足月患者全麻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多学科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和经侧脑室枕角穿刺在继发交通性脑积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7月—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1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额角穿刺组和经枕角穿刺组,其中经额角穿刺组128例,经枕角组103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分流管的位置、疗效、并发症,判断二者的优缺点。结果纳入的231例患者中,继发性脑积水总体感染率和术后脑出血率分别为6.93%和2.60%;与经枕角穿刺组对比,经额角穿刺组引流管的总体置管位置更佳,感染率更低(P<0.05),而二者在术后堵管率、疗效及预后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中,经额角穿刺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建议优先选用经额穿刺入路穿刺行腹腔分流术。
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颅内出血(ICH)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例表现为ICH的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的头部创伤史,并经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认为ICH。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并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5例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Onyx胶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例经二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愈,另4例均一次性治愈。所有患者随访3~10年,均未再发生ICH及症状复发;1例颈内动脉迟发性闭塞,其余均获得保留。结论表现为ICH的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过程急重,需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病灶的不同特点个体化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聚醚醚酮材料(PEEK)在大骨瓣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48例大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EK材料修补的PEEK组共21例,三维钛网修补的钛网组共27例,分析两组手术材料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塑形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出现术后感染,植入物裸露,癫痫等并发症。PEEK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手术材料费用和塑形满意度明显高于钛网组;手术时间、术后气颅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EEK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大量皮下积液,有1例大量皮下积液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经抽吸及加压包扎后康复出院。结论PEEK材料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骨修补术,能够完美恢复颅骨的解剖结构,不影响术后CT检查;但价格昂贵,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用。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再植入术后发生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6月收治的1例在脑深部电极再植入术后发生脑脓肿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因第一次植入术后皮下感染,所有植入物均被移除,并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4个月后,再次行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严重颅内脓肿,再次取出植入物,并接受立体定向脓肿穿刺引流术及抗生素治疗,最终康复。结论有潜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在脑深部电极再次植入手术前,需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全面的感染指标检查,以明确感染是否已完全消除。
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继发颈髓胶质母细胞瘤再继发小脑胶质肉瘤(GS)的诊治过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收治的1例脑胶质瘤术后继发颈髓胶质母细胞瘤再继发小脑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右侧颞叶病灶显微手术切除满意,术后诊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随访未见原位复发;术后3年复查见左侧海马区肿瘤、颈椎C2~3颈髓肿瘤,行颈髓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术后放化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见颈髓内多发异常信号,放化疗后7个月见左侧海马区肿瘤消失,放化疗后11个月见右侧小脑半球肿瘤,手术切除小脑肿瘤后病理诊断GS(WHO Ⅳ级),目前该患病情稳定,继续放化疗随访中。结论GS进展快、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医师要提高对GS的认识,首次手术做到扩大切除或完全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争取延缓肿瘤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