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包括压力反应性指数的发现、测量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压力反应性指数的衍生参数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用于确定压力反应性指数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压力反应性指数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计算最佳的脑灌注值,并提高受损大脑的耐受性。此外,其衍生参数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上也有良好的表现。本文详细介绍了压力反应性指数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收治的1例鞍区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关于鞍区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鞍区GCT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术前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垂体腺瘤卒中,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并采取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鞍区GCT很可能起源于神经垂体组织,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GCT治疗首选手术,术后定期随访鞍区影像及垂体激素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患者存在典型的体位性头痛,2例患者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4例患者采取卧床休息、静脉及口服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头痛消失,1例患者行左侧钻孔外引流手术,术中颅内压(ICP)1 mmHg,血肿压力低,术后引流不佳,但术后严格按照低颅压综合征的保守治疗方案,最终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硬膜下血肿多为双侧,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选择保守治疗、硬膜外血补片及钻孔外引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单纯动脉畸形(PAMs)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0月收治的1例典型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单纯动脉畸形的患者,并运用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对单纯动脉畸形进行报道,以期为颅内单纯动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结果脑血管造影示,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异常迂曲、扩张、线圈样走形的动脉环且静脉期未见明确静脉引流征象,故给予对症止痛治疗后出院。结论针对破裂出血、颅内单纯动脉畸形导致压迫效应(梗阻性脑积水、颅神经麻痹)、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患者临床上应该积极手术干预,无上述特点的单纯动脉畸形选择定期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的保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