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21卷)-3期
文献列表评论
  • 21

    枕骨斜坡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clivus: report of one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林锦荣,许新科,李军亮,袁宏耀,陈程,李方成页码:345-348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术前核磁共振(MRI)提示枕骨斜坡内囊性病灶,符合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手术方式为经口腔咽后壁枕骨斜坡肿瘤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0个月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方式。发生于枕骨斜坡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罕见,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22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下腰椎穿刺致急性椎管内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Acute intraspinal hematoma following lumbar puncture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drugs: 2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张鹏,周亚蕊,王龙,张永森,周文科页码:349-356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穿刺(LP)导致椎管内血肿(ISH)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例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情况下LP导致急性ISH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2例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在行LP术后均出现急性ISH,并进一步行血肿清除及椎管减压术治疗,出院时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使LP导致ISH形成的可能性较前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减压为主,预后主要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失的程度相关。

  • 23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症状急性加重一例并文献复习

    Acute exacerbation of symptoms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邱慧阳,高莉,陈慧彩,李盛杰,范晓勇,刘广存,张明坤页码:353-356

    摘要:目的提高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的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在排除脊髓损伤、脊髓血肿和麻醉等相关并发症后,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行脊髓血管造影后诊断为SDAVF,手术予以切除,最终恢复良好。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对于SDAVF的预后尤为重要。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亦会对疾病的转归造成一定影响,应尽快手术切除。

  • 24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电极错位修正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Deep brain stimulation lead revision surger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2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杨森,麦荣康,郑勇页码:357-360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疗效不佳与电极错位的关系,以及靶点调整时机和方法、术后疗效改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2例因植入电极错位导致疗效不佳的DBS术后患者,分别行更换靶点和原靶点重新植入的修正手术,观察结果,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患者1的刺激靶点由双侧丘脑底核(STN)更换为双侧内侧苍白球(GPi),术前、术后药物关期刺激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32.1%,药物开期可改善46.4%;患者2行原左侧STN靶点电极取出并重新植入,术前、术后药物关期刺激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1.4%,药物开期可改善35.7%。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在明确诊断为与电极位置错位相关的疗效不佳时,有必要进行个体化的修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