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21卷)-3期
文献列表评论
  • 11

    胸段脊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分析及手术体会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microsurgery for thoracic meningioma and surgical experience

    作者:邓勇,陈铮立,郗玉珍,叶世泰,何刘权,程淦云,王树超页码:298-307

    摘要:目的探讨胸段脊膜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相关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肿瘤是否钙化、二次手术与否、有无进行术后康复等基线资料,同时采用胸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及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状态;采用辛普森分级评估患者脊膜瘤切除程度并统计分析术后患者功能评分与上述因素关系。结果相关性分析得出术后末次随访JOA与术后康复、二次手术、术前JOA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肿瘤钙化与否、辛普森分级无关(P>0.05),进一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与术前神经功能状态、二次手术、是否进行术后康复相关(P<0.05)。结论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显著改善胸段脊膜瘤患者临床症状,术前脊髓神经功能状态是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术中完整切除肿瘤,结合后期脊髓功能康复可以使胸段脊膜瘤得到较好的预后。

  • 12

    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诊治探讨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cral perineural cyst in children

    作者:赵崇舜,向永军,王杭州,李璐,苑斌,韩勇,王勇强,杨天权,陈民页码:303-30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显微镜下神经束膜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经过及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中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就诊症状。13例患儿均行囊肿大部切除及神经根束膜重建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9年,平均(4.2±2.8)年。12例患儿症状改善或消失(12/13),1例患儿症状未改善(1/13)。术后6个月复查腰骶椎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12例囊肿无复发,1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囊肿复发并有残腔积液。结论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表现,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排尿排便异常需考虑骶管囊肿可能;显微镜下神经根束膜重建是治疗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手术应慎重。

  • 13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序贯式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f sequential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作者:鞠海涛,何立君,毛奇,岳鹏,黄平,王宏伟,窦长武,李红页码:308-31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序贯式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69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组间相互比较。实验组35例患者接受EN制剂逐渐过渡至整蛋白的序贯式EN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全程采用整蛋白型EN制剂,依据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行制定的营养技术路线实施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日均获得EN目标量的时间、所需联合肠外营养(PN)疗法的比率、低清蛋白血症发生率、喂食后的并发症以及平均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EN目标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第7、第14天实验组上臂肌围(MAMC)和血清前白蛋白(PA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预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与其他喂养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和平均入住NICU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式EN可显著提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其他合并症的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序贯式EN较整蛋白EN治疗效果更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14

    无脑膜附着的脑实质内或皮层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附4例临床报告及文献复习)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of intraparenchymal or subcortical meningioma without meningeal attachment(report of 4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朱蔚林,刘朝晖,谢永帆,赵建农页码:313-317

    摘要:目的探讨无脑膜附着的脑实质内或皮层下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例无脑膜附着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对手术处理原则、手术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好发部位是额顶叶,3例囊实性。癫痫发作为术前、术后常见症状。三维核磁共振成像(MRI)示,肿瘤均位于脑内,术前MRI及术中、术后病理均证实无硬脑膜附着。4例患者全切,2例WHO Ⅰ级,2例WHO Ⅱ级,1例不典型性脑膜瘤术后复发,1例术后无放疗,3例术后行放疗。平均随访1.5年,存活3例。结论无脑膜附着的脑实质内或皮层下脑膜瘤术前容易被误诊,部分皮层下或脑实质内脑膜瘤的瘤周水肿严重发生在病变附着于周围脑组织的区域,并非包围整个肿瘤表面,MRI波谱等特征可能有助于鉴别。WHO Ⅱ级非典型脑膜瘤其增殖率高,侵犯脑实质,复发概率高。首选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最重要因素。对于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建议在初次手术后立即进行放疗。

  • 15

    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syndrome combined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作者:李建,张立,高嵘,孙晓峰,季东凯,蔡一帆,刘诚林页码:318-328

    摘要: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预后及转归。结果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中,13例存在直立性头痛。4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合并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显示硬脑膜下出血或积液、硬脑膜强化、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和脑组织下垂等影像学特征,钻颅引流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1例;10例创伤性低颅压综合征伴颅内出血患者保守治疗7例,钻颅引流手术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1例;治疗后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对于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早期明确病因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 16

    颅脑损伤急诊处理多因素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ple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作者:肖遥,乔光念,曹卫健,杨英豪,陈军页码:322-328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为改善TBI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TBI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定义预后良好组(GOS≥4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院前时间、手术时间窗、血糖浓度、D-二聚体浓度、中线移位距离和出血部位与不良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2.048,P=0.037)、GCS评分≤8分(OR=2.240,P=0.037)、手术时间窗(OR=1.239,P=0.006)、血糖浓度≥8.8 mmol/L(OR=2.165,P=0.027)、D-二聚体浓度(OR=1.636,P=0.002)、中线移位>1 cm(OR=5,467,P<0.001)和硬膜下出血(OR=3.031,P=0.003)是TBI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95% CI=0.785~0.89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重合。结论患者年龄≥60岁、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窗≥6.9 h、血糖浓度≥ 8.8 mmol/L、D-二聚体浓度≥11 590 ng/mL、中线移位≥1 cm和硬膜下出血是TBI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损伤后3.8 h内送达医院,6.9 h内进行开颅手术,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低;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对TBI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临床应用价值。

  • 17

    肺癌脑转移瘤人源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model of brain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作者:陈东霞,李晨龙,梁鹏页码:329-336

    摘要:肺癌脑转移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目前共识的治疗方式是在安全范围内通过手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术后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或全身放射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人源异种移植瘤模型能够很好地保留患者原发肿瘤异质性、组织学特性和分子多样性,能够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及新的研究工具。本文就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模型在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 18

    脑脓肿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abscess

    作者:陈立泽,张秋实,李仕铎,佟静页码:332-336

    摘要:脑脓肿(B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脑实质中形成一个包膜包裹的脓腔。BA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使其临床诊疗具有巨大挑战性。对于BA的诊疗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新致病菌的发现、新诊断技术的推出、该疾病预后的新发现,还是仍在探究的许多争议,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均代表着该疾病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BA的诊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A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19

    HES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HES1 in glioma

    作者:汤磊,李阳洋,金朝晖,王冉,杨坤页码:337-340

    摘要:神经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现有的治疗方案存在局限,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经手术及放化疗后无法完全治愈。HES1属于前神经元碱性螺旋-环-螺旋基因(BHLH)家族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发育、分化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在胶质瘤发展和恶化过程中HES1的角色备受瞩目。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探究HES1在胶质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治疗方式的影响,对这一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 20

    纳米酶在活性氧相关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Application status of nanozymes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lated brain diseases

    作者:刘阳,季文赛,董冰,刘冬冬,辛涛页码:341-348

    摘要:活性氧(ROS)在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ROS含量过多会造成氧化应激和生物分子破坏,引起炎症、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类疾病。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或类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的纳米酶,能降低ROS在组织内的含量,调节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减轻ROS对组织的损伤。且纳米酶具有稳定性强、活性可调、合成条件简便的优点。本文就纳米酶在治疗ROS相关脑部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