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观察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PDNC)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PDCI)大尺度神经认知功能网络的改变,探索PDCI发生、发展的脑活动潜在机制。方法共收集39例PDNC患者、26例PDCI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及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利用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注意网络和凸显网络4个制式网络模板提取个体水平的脑网络构造,经组间水平统计分析,观察组间水平各网络的连接性变化。结果PDNC患者的四个制式网络功能连接性减低,而在PDCI呈现了功能连接性增高的变化,而不是进一步的功能连接性减低;执行控制网络则在PDNC阶段已经呈现局部功能连接性增高。结论帕金森病大尺度神经认知相关网络均发生了类似趋势的功能连接性变化,帕金森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网络功能连接性减低,而帕金森轻度认知障碍的脑网络基本以代偿性功能连接增强为特征。大尺度脑网络分析对于理解PD认知损害的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有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寰枢椎内固定联合异位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寰枢椎内固定术联合异位小脑扁桃体切除术”。通过对比术后1、3、6、12、18个月症状改善程度、JOA评分及影像学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0例。影像学上脑干腹侧及枕大池脑脊液通畅。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下疝的部分小脑扁桃体切除,同时行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兼顾寰枢椎不稳的病因和局部受压、脑脊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症状,即对因、对症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无复发、症状加重病例,为治疗Chiari畸形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目的对比显微镜经鼻蝶手术与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共计114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45)。观察组应用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则应用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比较两组之间的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前后激素水平下降程度、原发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全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率(5.8%)略低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原发症状改善率(92.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内泌乳素、生长激素均低于手术前(P<0.05),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术后较术前平均值两组均降低,但因样本略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效果较显微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效果要更好,在全切除率、激素下降水平与显微镜手术相仿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原发症状改善率较显微镜手术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长期降压方案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高血压及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种类,将118例患者分为1组(30例,发病前未患有高血压)、2组(27例,发病前已临床诊断高血压且规范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I/ARB类降压药)、3组(31例,发病前已临床诊断高血压且规范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即CCB类降压药)和4组(30例,发病前已临床诊断高血压但未治疗),其中每位患者都在发病72 h内入院,并经标准化治疗,对比四组患者入院后GCS评分、基础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基础状态、炎性因子水平及出院3个月后随访的GOS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入院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糖尿病史、脑梗死、脑出血史、阿司匹林服用史、冠心病史、房颤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基线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和2组、2组和1组、1组和4组、1组和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3组和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组与3组的GOS无显著性差异(P=0.794>0.050),2组与3组的GOS有显著性差异(P=0.004<0.050),4组与3组的GOS有显著性差异(P=0.022<0.050),收缩压(P=0.902>0.050)、舒张压(P=0.359>0.050)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0)。结论相较于长期服用ACEI/ARB类药物,长期服用CCB类药物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预后更好 。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型嗅沟脑膜瘤(OGMs)(最大径≥6 cm)的显微手术切除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2例巨大型OG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额底入路,按照改良的手术策略和步骤切除肿瘤。结合术中及术后增强MRI,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术后1~3个月的功能状态。结果12例患者中,Simpson Ⅱ级切除11例(91.67%),Ⅲ级切除1例(8.33%)。术后CT和MRI提示,肿瘤切除完全,周围脑组织无明显挫伤出血,与术前相比瘤周水肿无明显增大。所有患者颅内增高症状、精神障碍及视力障碍,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无脑脊液漏、感染和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KPS评分均为90~100分。随访6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侧额底入路是处理巨大型OGMs的经典入路。通过改良手术处理策略和技术,可以更安全地切除肿瘤,保护额叶,识别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用LVIS编织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的51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致密栓塞38例(74.51%),Ⅱ级瘤颈残余10例(19.61%),Ⅲ级瘤体残余3例(5.88%)。6例并发症,均为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脑肿胀,1例术中出血。3例为术中缺血性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为血栓事件。术后mRS评分50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5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均行DSA复查,无复发。结论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是安全且有效的,但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不可忽视。
摘要:目的探讨脑脓肿的外科治疗经验,尤其是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从200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保守抗生素治疗,9例行脓肿穿刺术,35例行脓肿切除术。其中有5例为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重症患者,对其中2例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左右两侧脑室引流管抗生素水持续冲洗引流。结果67例脑脓肿患者中脑脊液或脓液培养阳性率为34%,22例保守抗生素治疗患者中治愈率为81%,9例脓肿穿刺术患者治愈率为88%,35例行脓肿切除术患者治愈率为97%。本组5例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重症患者,2例采取双侧脑室冲洗引流者均治愈,其余3例单纯抗生素治疗或腰大池引流均预后不佳。随访时间3~6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后予以对症处理后均治愈良好。结论脑脓肿患者辅以脓肿穿刺或切除等积极外科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脑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重症患者,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外,保持双侧脑室外引流的持续冲洗和引流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脉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硬膜外脉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男性患者,24岁,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背部酸胀痛,每次持续时间数小时至几天不等,随疾病进展,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症状;MRI检查示,T2-4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呈以稍等T1长T2信号。予患者介入栓塞结合开放手术治疗,全切肿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遗留神经损害后遗症。术后病理检查示,脉管瘤伴混合血栓形成。结论椎管内的脉管瘤极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可提供明确的定位诊断,但定性诊断仍依靠病理活检。介入栓塞治疗结合开放手术切除病变可以大幅降低出血风险,减小开放手术难度。全切肿瘤,可防止严重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钙、血氨及腺苷A2A受体(A2AR)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将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24例),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38例),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血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A2AR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钙水平(1.83±0.03)mmol/L低于对照组(2.36±0.14)mmol/L(t=32.531,P<0.05),观察组血氨(66.12±10.13)umol/L和A2AR(0.45±0.13)×10-3水平高于对照组(24.13±8.09)umol/L、(0.22±0.02)×10-3(t=20.426,9.622,P<0.05);重度、中度、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血清钙、血氨及A2AR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436,114.692,26.866,P<0.05);颅脑外伤患者血清钙与血氨、A2AR呈负相关关系(r=-0.835,-0.675,P<0.05),颅脑外伤患者血氨与A2AR呈正相关关系(r=0.530,P<0.05);颅脑外伤患者与血清钙、血氨及A2AR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存在相关性(r=-0.869,0.863,0.541,P<0.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相比正常人群血清钙水平会降低,血氨和A2AR水平会升高,并且病情越重,血清钙水平降低越明显,血氨和A2AR水平升高越明显,随着血清钙水平升高,血氨和A2AR水平会相应地下降,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血清钙、血氨及A2AR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反映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三者与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患者miR-7和凋亡分子与脑电图(EEG)放电指数及EEG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外伤性癫痫患者68例。根据EEG检测结果,其中EEG正常患者11例(EEG正常组),EEG界线性患者20例(界线性组),EEG慢波异常患者21例(慢波异常组),EEG癫痫样放电患者16例(癫痫样放电组),采用2-ΔΔCt法计算血浆微小RNA-7(miR-7)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测定凋亡分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ax、Caspase-3的含量。采用脑电图仪进行EEG检查,并计算EEG放电指数。正态分布的资料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各组miR-7、Bcl-2、Bax、Caspase-3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升高,miR-7、Bcl-2水平随之下降,Bax、Caspase-3水平随之升高,EEG放电指数随之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伤性癫痫患者miR-7、Bcl-2、Bax、Caspase-3水平均与EEG放电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7、Bcl-2、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与脑电图异常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外伤性癫痫患者miR-7和凋亡分子与EEG放电指数及脑电图异常存在相关性,应进行早期EEG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病程及miR-7和凋亡分子检测结果,判断其预后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