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髓鞘碱性蛋白(MB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联合检测对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26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纳为病例组,依据开颅手术后颅内是否感染将病例组分为感染组与正常组,同时将30例健康志愿者纳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正常组及感染组血清Lp(a)、MBP及CGRP水平,分析其在诊断颅内感染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Lp(a)、MBP及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6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共25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9.43%(25/265),且感染组与正常组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血清Lp(a)、MBP及CG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感染组患者血清Lp(a)、MBP及CGRP水平与其脑脊液白细胞间均呈正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提示,血清Lp(a)、MBP及CGRP单独应用时,以CGRP在诊断颅内感染中的效能最高,AUC=0.788,95% CI=0.699~0.878,CGRP+Lp(a)、CGRP+MBP在诊断颅内感染中的AUC分别为0.810及0.826,三者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最高,AUC=0.918,95% CI=0.865~0.972。结论行开颅手术治疗的脑出血者血清Lp(a)、MBP及CGRP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并发颅内感染者血清Lp(a)、MBP及CGRP浓度高于未感染者,三者联合应用在颅内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分为眶上外侧入路组(即观察组)和经典翼点入路组(即对照组),比较两组开颅、关颅平均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开颅、关颅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预后不良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可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急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其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8月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诊疗的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者(n=82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给予弹簧圈瘤腔内术,对照组给予动脉瘤颈夹闭术。对两组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GOS评分、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住院时间、复发率、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脑积水)。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76.83%)高于对照组(42.50%);治疗前,两组患者GO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两组患者IgA、IgM及IgG水平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先降低再升高,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 d及手术后5 d,观察组IgA、IgM及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完全闭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25)。两组患者颅内感染率脑积水率及再出血率无差异(P>0.05)。结论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急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摘要: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管腔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脑血管搭桥作为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通过血管搭桥技术可以改善患侧脑供血,近年来该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对脑血管搭桥技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仍有很多探讨的地方。本文旨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历史发展、应用及其预后效果进行整理归纳,为该术式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指导。
摘要:外泌体是一种膜源性囊泡,在尿液、精液、血液、眼泪、淋巴液、脑脊液等体液中稳定存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呈杯状或碟状。一般尺寸在25~100 nm左右。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可以释放不同类型的外泌体,其中包含microRNA、mRNA、蛋白质和其他遗传物质,其在细胞通讯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构建细胞生长环境等方面。本文针对外泌体中的microRNA在胶质瘤的相关方面进行总结。
摘要:目的儿童乳突炎继发静脉窦血栓伴脑脓肿的临床、影像学、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乳突炎继发静脉窦血栓伴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左侧肢体无力,考虑乳突炎引起的多发脑脓肿伴静脉窦血栓。行右额钻孔硬膜下脓肿引流,术后脓液微生物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甲硝唑注射液治疗3周余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2个月后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的静脉窦血栓极为少见,儿童相较成人多,近半数近期有感染。诊断和治疗需结合病史,影像学特点及微生物检验来判断,可考虑手术并积极抗感染治疗。
摘要:目的提高对颅骨修补术后猝死病例的深入认识。方法报告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术后猝死。结果患者颅骨修补术后全麻未醒,术后2 h猝死,复查CT提示中线结构恢复,双侧脑组织弥漫性脑肿胀。结论颅骨修补术通常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常规手术,但是猝死病例屡见不鲜,猝死原因不明,手术时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等因素也可能是猝死原因,值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