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20卷)-3期
文献列表评论
  • 11

    应用远外侧入路个性化术式治疗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制定及效果评价

    Surgical schem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far lateral approach for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

    作者:陈玉升,郭杨,张喆,申汉威,马凤锦,陈航页码:292-300

    摘要: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个性化术式在治疗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中的应用及手术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4例患者之中,病变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2例,次全切除(Simpson Ⅲ级)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近期内疼痛症状、呼吸功能障碍、肢体肌力明显恢复。感觉功能障碍恢复过程较慢。随访6~24个月,进行颅颈交界区MRI复查,病变全切除的患者未见复发,2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了伽玛刀辅助治疗,也未见病变明显生长。结论远外侧入路是进行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切除手术的适合入路。应根据影像学资料、病变特点及患者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决定骨质切除的范围及大小,制定个性化的术式。

  • 12

    硬性重建在减少神经内镜鞍区占位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Rigi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lowers incide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作者:郝斌,陈鑫,曹依群,周长帅,冯明陶,李良东,吴小军页码:296-300

    摘要:目的探讨硬性重建能否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的128例内镜鞍区占位手术,患者颅底缺损采用硬性重建结合软性重建,或者单纯软性重建。分析术后两组脑脊液漏情况。结果90例采用硬性重建(70.3%),其中22例鼻中隔骨质修补(24.4%),68例(75.6%)采用聚醚醚酮(PEEK)修补。硬性重建组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1例(1.0%),出院时自愈。软性重建组38例,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6例(15.8%),5例出院时自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2个月后手术修补成功。结论硬性重建颅底可以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1周内的脑脊液漏发生率。

  • 13

    ITGA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ITGA2 in glioma

    作者:周子璇,高尚锋,张士成,游芳婷,王小倩,于如同页码:301-306

    摘要:目的观察整合素alpha-2(ITGA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分析ITGA2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ITGA2蛋白水平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TGA2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采用GO、KEGG富集分析方法筛选ITGA2调控的功能或通路。利用ESTIMATE算法、Cibersort算法和TIMER数据库,探讨ITGA2表达水平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在公共胶质瘤数据库和本研究收集的胶质瘤标本中均显示ITGA2 mRNA和蛋白水平在WHO Ⅳ级胶质瘤中表达显著升高。ITGA2高表达组的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ITGA2低表达组。ITGA2表达水平与免疫评分、免疫检查点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结论ITGA2在胶质瘤中过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和肿瘤免疫有关,提示ITGA2可能是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 14

    普罗布考通过GSK3β/Nrf2/HO-1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减轻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Effect of probucol passed GSK3β/Nrf2/HO-1 pathway on brain injur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作者:张杰,王建平,赵洪云页码:307-312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普罗布考低(125 mg·kg-1·d-1)、中(250 mg·kg-1·d-1)、高剂量(500 mg·kg-1·d-1)组,每组各15只,连续给药10 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利用Zea Longa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侧脑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比色分析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核仁固缩,形状改变,细胞排列散乱且有空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p-GSK3β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OD活性及GSH含量、Nrf2、HO-1及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对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表现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提高SOD、GSH水平,且均可显著促进Nrf2、HO-1及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GSK3β活性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另整体看来,普罗布考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普罗布考可减轻大鼠CI/RI,促进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并逆转SOD和GSH活性的下降、MDA含量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磷酸化,激活Nrf2/HO-1通路,进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 15

    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影响因素的研究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opituitarism i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 before treatment

    作者:王磊,王宏飞,吕勃霖,谭明明,李立夫,王妍,梁洪生,史怀璋,王宁,孟祥喜页码:313-316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符合条件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进行分组及数据整理,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病程、肿瘤的大小、类型、瘤内卒中及侵袭性情况的不同与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的差异均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均P>0.05);只有年龄不同所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年龄是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唯一影响因素。年龄低于60岁的垂体腺瘤患者在治疗前更易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发生率约是年龄≥60岁患者的两倍。

  • 16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钻孔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A meta-analysis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neuroendoscope-assiste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versus burr hole drainge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作者:胡跃云,胡顺安,丁磊,吕鹏,吴雅兰,王雷,黄明火,姜晓兵,胡均贤页码:317-322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钻孔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1月。选取包含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钻孔术治疗CSDH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400例分隔型CSDH患者和1 369例CSD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分隔型CSDH的术后复发率低于传统钻孔术(OR=0.17,95%CI:0.08~0.35,P<0.000 01),术后并发症率低于传统钻孔术(OR=0.13,95%CI:0.06~0.28,P<0.000 01)。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CSDH的术后复发率低于传统钻孔术(OR=0.16,95%CI:0.10~0.26,P<0.000 01),术后并发症率低于传统钻孔术(OR = 0.15,95%CI:0.10~0.23,P<0.000 01)。结论与传统钻孔术相比,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分隔型CSDH和CSDH,具有血肿复发率更低和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分隔型CSDH应首选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非分隔型CSDH应首选传统钻孔术。

  • 17

    应用CPVS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研究

    Study on changes of serum IGF-1 leve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hysic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reated with

    作者:高超,艾克拜尔·哈里克,曹胜操,麦哈木提·库尔班,栾新平页码:323-326

    摘要: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手术(CPVS)对脑性瘫痪(CP)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CPVS术前术后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收治的77例行单侧CPVS手术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对比患儿的术前术后肢体运动水平的改变及血清中IGF-1水平的影响,分析术前术后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统计各年龄层患儿身高、体质量均值,发现其均值均低于标准值,各年龄段患儿术前IGF-1水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值下限,行CPVS后各年龄段患儿IGF-1水平均值有所提升,均高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值下限,但低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中位数值(P<0.05),且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与术前IGF-1水平和术后IGF-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MFM-88评分评估患儿手术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术前评分均值为(72.19±10.60),术后提升至(81.2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7,P<0.05)。结论CPVS能够缓解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并升高IGF-1水平,且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与术前和术后IGF-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 18

    预测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基于MIMIC-IV数据库回顾性分析

    Predic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MIMIC-IV database

    作者:石琼娅,周立宇,张娇,李幸,田志页码:327-33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纳入MIMIC-IV数据库诊断为SICH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分为非血栓组(687例)、血栓组(36例)。采用Logistic逐步后退方法筛选变量,建立一个新模型Model 1,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模型Model 1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患者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温、血氧饱和度(SpO2)、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ICU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计算值均高于非血栓组,血栓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小于非血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BMI、SAPSⅡ评分、NLR、APTT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四个变量构建的联合模型Model 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27%、60.86%,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20~0.858),该模型的各项指标均优异于单一指标。 结论NLR、APTT、BMI结合SAPSⅡ评分对老年SICH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为老年SICH患者伴发DVT早期监测、预防、治疗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ris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ris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作者:李强,耿正顺,赵荣,卢丙芝,王丽香页码:332-33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6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P<0.001),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OR=0.625,95%CI=0.574~0.966,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35~0.88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5.2%。结论血清Irisin高表达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对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20

    无框架立体定向下抽吸清除重度原发性脑干出血疗效初步分析

    Clinical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effect of treatment of severe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through frameless stereotaxy

    作者:盛文国,龙连圣,谢虎,姜礼鹏,李夏良,吴钟华,王伟,施顺孝,沈立,何兰兰页码:336-339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治疗重度原发性性脑干出血(PB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4月湖州市南太湖医院经神经外科机器人立体定向下抽吸清除血肿的10例重度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分析脑干血肿分型与愈后的相关性。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为期3个月的随访,存活6例,术后并发症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3例;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术后90 d内3分1例,4分3例,5分2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清除引流重度脑干出血是有效的,明显降低死亡率,0型及1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90 d内死亡率及改良Rankin评分均优于2型及3型血肿,基于立体定向为基础的脑干血肿分型,有利于术前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