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20卷)-3期
文献列表评论
  • 21

    C1QBP调节线粒体功能介导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耐受作用研究

    C1QBP mediates temozolomide tolerance in glioblastoma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作者:汪文军,吴旻,薛鑫诚,盛宁,王其平页码:340-347

    摘要:目的探讨C1QBP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介导胶质母细胞瘤(GBM)对替莫唑胺(TMZ)的耐受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BM细胞系U251及耐受TMZ细胞系U251(U251/TMZ)半抑制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检测U251及U251/TMZ中C1QBP的表达水平,C1QBP过表达转染构建U251/TMZ+OE-C1QB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C1QBP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U251/TMZ+OE-C1QBP组半抑制指数,流式检测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相比较U251 细胞系,U251/TMZ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以及C1QBP的蛋白表达水平要更高,而转染后的U251/TMZ+OE-C1QBP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最高,U251、U251/TMZ、U251/TMZ+OE-C1QBP三组细胞系中C1QBP的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细胞凋亡水平依次降低,同时线粒体膜电位表达越来越强。结论C1QBP的表达水平与GBM对TMZ的耐药性有关,随着C1QBP表达水平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即功能增强,同时,GBM对TMZ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

  • 22

    筛窦颅内沟通型巨大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A case of huge dermoid cyst of ethmoid sinus-intracranial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孙新国,吴子统,张兴浩,李光雷,李福增页码:344-347

    摘要:目的探讨筛窦颅内沟通型巨大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筛窦颅内巨大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4年,进行性加重2年”入院。入院诊断为筛窦颅内沟通巨大肿瘤,考虑畸胎瘤可能,全麻下行右侧扩大翼点入路肿瘤切除术,病理示皮样囊肿,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年,病变无复发。结论筛窦颅内巨大皮样囊肿比较少见,临床上注意与畸胎瘤及表皮样囊肿的鉴别,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术中、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无菌性脑膜炎,因病变侵犯颅底,要多学科协作,注意颅底修复重建预防脑脊液漏。

  • 23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neurogenic hypertensio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景慎东,黄瑞飞,李家林,王元星,张黎页码:348-350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手术适应症、疗效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例单纯性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符合手术入选标准,术前MRI影像支持,在全麻下行左侧延髓腹外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结果患者MVD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对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左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 24

    颅内感染后孤立性第四脑室4例并文献复习

    Four cases of isolated fourth ventricle afte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潘栋超,孟祥龙,刘东升,傅继弟页码:351-357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后孤立性第四脑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七科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孤立性第四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孤立四脑室病例均继发于颅内感染后,均已行侧脑室外引流术,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浅快,心率血压波动,吞咽障碍,流涎,肌张力增高并有去脑强直,2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其中2例使用内镜探查可见第四脑室内脓苔、假膜分隔形成,4例患者均行四脑室-腹壁外引流术,其中1例患者同时行环池囊肿-腹壁外引流术,1例合并脊髓蛛网膜下腔积脓、开颅术区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患者同时行脓腔、硬膜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体外引流期间通过引流冲洗治疗颅内感染,术后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呼吸、血压、流涎、胃瘫、肌张力及去脑强直均明显好转,均停用升压药、停用呼吸机治疗,1例患者术后清醒,3例仍处于昏迷状态(其中2例双侧大脑半球、中脑损伤严重)。颅内感染治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使用分流泵(30 mmH2O),2例未使用分流泵,以直通管分流。结论对于颅内感染并孤立性第四脑室积水的患者,通过影像学确诊且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应早期手术解除四脑室对脑干的压迫,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25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Research progress in guid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作者:李明浩,毕立清,阙军页码:354-357

    摘要:重型颅脑创伤(sTBI)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sTBI患者常预后不佳。近年的研究发现,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患者早期病情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预测疾病结局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近年来Pcv-aCO2在sTBI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26

    透明质酸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hyaluronic acid in gliomas

    作者:张一鼎,肖红,刘宏毅页码:358-360

    摘要:作为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成分之一,透明质酸(HA)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但在胶质瘤中,HA不仅有着维持结构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促进肿瘤增长、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是否能够通过改变ECM从而改善肿瘤微环境展开讨论。本文概述了HA的基本结构,导致胶质瘤形成的生物学途径以及潜在的针对HA制定的治疗胶质瘤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