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18卷)-6期
文献列表评论
  • 21

    脊髓内H3K27M突变型胶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璐,戴宇翔,倪红斌页码:699-702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脊髓内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女性,1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颈肩、背部疼痛、右下肢感觉障碍;初步诊断疑似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经抗感染治疗2周无效。MRI检查示,胸10-12脊髓内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长径约3.2 cm,增强扫描呈明显环形强化。行手术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组织形态学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多量星形细胞瘤样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免疫组化示H3K27M(+++),符合脊髓内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诊断。结论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好发于中线区域,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诊断需结合肿瘤生长部位、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表现及免疫组化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方案与其他胶质瘤相同,即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

  • 22

    皮疽诺卡菌感染引起脑脓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时宏治,黄赛林,林裕页码:703-705

    摘要:目的探讨皮疽诺卡菌感染引起脑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病原学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疽诺卡菌感染引起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右足背外伤致皮肤破损,5个月后反复出现四肢无力,继持续意识不清。MRI检查示脑实质多发占位病变,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DWI示病灶中央无强化区高信号,考虑为多发脑脓肿形成。行双侧枕叶、右侧额顶叶多发脓肿清除术。脓液培养、菌落质谱仪检测及血DNA高通量基因检测确定为皮疽诺卡菌感染。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皮疽诺卡菌感染在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异性;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显示皮疽诺卡菌感染,对临床诊断疗起到重要作用;治疗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并且联合亚胺培南等,疗程相对要长。

  • 23

    胸段脊髓髓内神经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唐锋,隋建美,韩锋,杨明,杨人页码:706-713

    摘要:目的探讨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胸段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女,35岁,表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尿潴留、大便困难,病情进行性加重;胸椎MRI检查示,T8-T9水平脊髓稍增粗,脊髓内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行手术全切除脊髓内病变,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髓内神经鞘瘤。结论髓内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 24

    皮层扩散性去极化在急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新宜,但炜,练欢,姜代分页码:709-713

    摘要:急性脑损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情况,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皮层扩散性去极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导致急性脑损伤的疾病中,是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机制。本文对皮层扩散性去极化在急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25

    脑电双频指数对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峰,王琪,白西民,乔梵,姚胜,田彩玲,王峰,党俊涛页码:714-720

    摘要:脑电双频指数是对脑电图信号进行量化后转化为数值,其能够实时反映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的意识水平;并能够快速反映镇静水平的改变。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了解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并能反映危重症患者的镇静水平;还能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血氧水平改变,以早期进行干预,改善脑缺氧。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综述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原理及在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

  • 26

    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响,王晓松,云强,吴日乐页码:717-720

    摘要:三叉神经痛(TN)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出现的面部阵发性剧痛,抗癫痫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适应证为经至少3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不缓解或出现无法忍受的副作用。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又分为神经损伤性和非神经损伤性治疗。另外,神经调控刺激术如脑运动皮质刺激(MCS)和深部脑刺激(DBS)是新兴技术,也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本文对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的历史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三叉神经痛选择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